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什么意思】“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对某些事情漠不关心、充耳不闻,即使看到了也不去理会,听到了也不去回应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对他人或外界信息缺乏关注和反应的人。
一、成语释义
成语 |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|
拼音 | shì ér bù jiàn tīng ér bù wén |
释义 | 看了却像没看见,听了却像没听见。形容对事物漠不关心,不加注意。 |
出处 | 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指人态度冷淡、不重视、不回应。 |
二、成语详解
1. 字面意思
“视而不见”是指虽然眼睛能看到,但故意不去看;“听而不闻”则是说虽然耳朵能听到,但故意不去听。两者合起来,表示一种有意识的忽视或冷漠。
2. 深层含义
这个成语不仅仅是描述感官上的“看不到、听不到”,更强调心理上的“不关心、不回应”。在日常生活中,常用来形容人对一些重要的信息或问题表现出无动于衷的态度。
3. 使用场景
- 对他人的劝告或建议置若罔闻。
- 对社会现象或他人困境漠不关心。
- 在工作中对上级指示或同事提醒不予理睬。
4. 近义词
- 置之不理
- 不闻不问
- 无动于衷
5. 反义词
- 聚精会神
- 全神贯注
- 专心致志
三、实际应用举例
场景 | 例子 | 成语使用 |
工作场合 | 上级多次提醒任务进度,但他一直不回应。 |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|
家庭关系 | 父母多次劝说孩子不要沉迷游戏,孩子却当作耳边风。 |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|
社会现象 | 面对公共场合的不文明行为,人们往往选择视而不见。 |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|
四、总结
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”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更是一种反映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达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重要信息或他人需求时,应保持敏感和关注,而不是一味地回避或忽视。只有正视问题,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,提升自我与他人的互动质量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拓展学习,可参考《成语词典》或《现代汉语常用词典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