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什么意思】“苟利国家不求富贵”是一句具有深刻爱国情怀的古语,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只要对国家有利,就不必追求个人的富贵荣华。它强调的是以国家利益为重,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。
一、
“苟利国家不求富贵”表达了一个人在面对国家大义时,应以国家利益为先,不因个人私利而动摇。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高度重视,常用于赞扬那些为国奉献、不图回报的仁人志士。
该句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“公忠体国”理念,也反映了古代士大夫阶层的价值观——以天下为己任,不计个人得失。
二、关键词解析
词语 | 含义 | 解析 |
苟 | 只要 | 表示条件关系,即“如果”或“只要” |
利 | 有利于 | 指对国家有益的事物 |
国家 | 国家整体 | 包括民族、人民、政权等 |
不求 | 不追求 | 表示不以个人利益为目的 |
富贵 | 财富与权势 | 代表物质利益和地位 |
三、出处与背景
这句话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,王符是东汉时期的学者,他主张改革社会弊端,提倡节俭、廉洁,反对奢靡之风。他在书中提出“苟利国家,不求富贵”的观点,意在鼓励士人以国家利益为重,不贪图个人享乐。
四、现实意义
在现代社会,“苟利国家不求富贵”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它提醒人们,在面对国家发展、社会稳定、民族复兴等重大问题时,应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,不因个人利益而牺牲公共利益。
同时,这句话也常被用来激励青年一代投身国家建设,勇于担当,无私奉献。
五、相关名言对比
名言 | 出处 | 与“苟利国家不求富贵”的联系 |
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 | 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 | 强调为国捐躯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|
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” |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 | 表达以国家为重的胸怀 |
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” | 顾炎武 | 强调每个公民的责任感 |
六、结语
“苟利国家不求富贵”不仅是一句古语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传递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,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这种精神依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