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躬行是什么意思】“躬行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于表达亲身实践、身体力行的意思。它强调的是一种将理论付诸行动的态度,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或思想上的层面。在古代文化中,“躬行”往往与道德修养、治学态度和为人处世密切相关。
一、
“躬行”源于《论语》等经典文献,意指亲自实行、践行。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。在现代社会中,“躬行”被广泛应用于学习、工作、道德建设等多个领域,强调实践的重要性。
- 核心含义:亲身实践、身体力行。
- 来源:源自儒家思想,如《论语》中的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”。
- 现代意义:鼓励人们将想法转化为行动,注重实际效果。
- 应用场景:教育、职场、个人成长、社会服务等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中文名称 | 躬行 |
拼音 | gōng xíng |
含义 | 亲自实践、身体力行;强调实际行动而非空谈。 |
出处 | 《论语》《礼记》等古代典籍中常见。 |
哲学背景 | 儒家思想中重视“知行合一”,躬行是其重要体现。 |
现代应用 | 强调实践精神,鼓励将理念转化为行动,提升执行力。 |
常见搭配 | 躬行实践、躬行教化、躬行不息、躬行克己等。 |
与“言行一致”的关系 | “躬行”是“言行一致”的具体表现,强调行动与言语相符。 |
文化影响 |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“躬行”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,代表务实与自律。 |
三、结语
“躬行”不仅仅是一个词语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。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,保持“躬行”的精神,有助于我们更加扎实地走好每一步,实现自我成长与社会贡献的统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