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后一句】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是出自《后出师表》的一句名言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竭尽全力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不放弃自己的职责和使命。这句话最早由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,表达了他为国家、为百姓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决心。
虽然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下一句,但后人常将其与“志在千里”联系在一起,形成一种更完整的表达方式。这种说法源于《龟虽寿》中的诗句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这几句诗与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有异曲同工之妙,都强调了坚持理想、不懈奋斗的精神。
以下是对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相关背景及常见搭配的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后出师表》(据传为诸葛亮所作) |
原文 | 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 |
含义 | 竭尽全力,直到生命结束 |
常见搭配 | “志在千里”(出自《龟虽寿》) |
使用场景 | 形容人尽职尽责、至死不渝的精神 |
文化意义 | 体现忠诚、奉献、责任感等传统美德 |
需要注意的是,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作为独立语句,并没有官方或权威的“后一句”。但在文学创作或日常使用中,人们常常将其与“志在千里”结合,以增强表达效果。这种组合并非原文出处,而是后人对精神内涵的一种延伸和理解。
总的来说,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不仅是一句古语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,激励着无数人为理想和事业奋斗终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