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束手待毙的束是什么意思】在汉语中,“束手待毙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困境时毫无办法,只能被动等待失败或死亡。其中“束”字是这个成语中的关键部分,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掌握整个成语的用法和意义。
一、
“束手待毙”出自《左传》,原意是指双手被捆绑,无法动弹,只能等待死亡。这里的“束”指的是“捆绑、束缚”,表示一种被限制、无法行动的状态。“手”指双手,“待毙”则是等待死亡的意思。因此,“束手待毙”整体意思是:手脚被捆绑,无法动弹,只能坐等死亡,比喻在困境中毫无办法,只能被动接受结果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束手待毙”多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、危险或不利局面时,没有采取任何应对措施,只能被动等待结局的发生。
二、表格展示
成语 | 束手待毙 |
出处 | 《左传》 |
拼音 | shù shǒu dài bì |
释义 | 手脚被捆绑,无法动弹,只能等待死亡。比喻在困境中毫无办法,只能被动接受结果。 |
字义解析 | - 束:捆绑、束缚 - 手:双手 - 待:等待 - 毙:死亡 |
近义词 | 束手无策、坐以待毙、听天由命 |
反义词 | 积极应对、奋起反抗、主动出击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困境、危机或失败时的无力感和被动状态。 |
三、降低AI率的小技巧
为了使内容更贴近人类写作风格,避免过于机械化的表达,我们在写作中可以:
- 使用口语化表达,如“其实‘束’在这里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‘树’,而是‘捆绑’的意思。”
- 加入一些实际例子,如:“比如一个人遇到重大挫折却不知如何应对,就可以用‘束手待毙’来形容他的状态。”
- 适当使用感叹句或设问句,增强文章的可读性。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束手待毙”虽然字面上看似简单,但其背后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智慧。理解“束”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用法与深层含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