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能力目标:
- 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。
- 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。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:
- 通过朗读课文,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- 在小组讨论中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
- 感受作者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。
-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。
二、教学重点难点
重点:理解文章主题思想,体会作者的情感。
难点:分析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手法及其作用。
三、教学过程
(一)导入新课
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:“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?当你特别想看书却没有条件时,你会怎么做?”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引入课题。
(二)初读感知
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标出不认识的字词,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。之后请几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,其他同学注意倾听,纠正发音错误的地方。
(三)精读感悟
1. 分析文章结构,找出关键句子。
2. 讨论交流:作者为什么要偷偷地去书店“窃读”?
3. 探讨文中运用的心理描写方法,如紧张、兴奋等情绪是如何表现出来的?
(四)拓展延伸
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经历中的趣事或感悟,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。
四、布置作业
完成课后练习题;写一篇短文,描述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。
五、板书设计
窃读记
心理描写:紧张、兴奋……
主题思想:对知识的渴望,克服困难的精神
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,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的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