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烩炙人口这个成语里那个字错了】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听到“脍炙人口”这个成语,用来形容作品或言论非常受欢迎、广为流传。但有时候,人们会误写成“烩炙人口”,那么问题来了——“烩炙人口”这个成语里,到底哪个字是错的呢?
一、成语解析
“脍炙人口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出自《文心雕龙·风骨》:“遂使宫商顿挫,而金石可镂;风骨凛然,而丝竹不杂。是以文之为德也,清而丽,华而实,非徒藻饰而已也。故曰:‘脍炙人口,世无其匹’。”这里的“脍”和“炙”都是美味的食物,比喻文章或言论受到广泛喜爱和传颂。
- 脍(kuài):细切的肉,指精美的食物。
- 炙(zhì):烤肉,也是美味的代称。
- 人口:指人们的嘴,引申为被人们所喜爱、传诵。
所以,“脍炙人口”意思是:美味的食物人人都爱吃,比喻好的诗文或言论人人称赞、广为流传。
二、错误分析
有些人在书写时,会把“脍”误写为“烩”(huì),即“烩炙人口”。这种写法是错误的,因为:
错误字 | 正确字 | 含义解释 | 是否正确 |
烩 | 脍 | 指细切的肉,与“炙”搭配构成美食意象 | ❌ 错误 |
脍 | 烩 | 指炖煮的食物,与“炙”搭配不符合成语原意 | ❌ 错误 |
“烩”字虽然也表示烹饪方式,但通常指用汤水炖煮,如“烩面”、“烩菜”,并不具备“脍”的精细和美味感,因此不能用于该成语中。
三、常见错误原因
1. 发音相似: “脍”(kuài)和“烩”(huì)发音相近,容易混淆。
2. 字形相近:两个字都包含“月”部,结构类似,导致书写错误。
3. 缺乏语境理解:不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含义,仅凭字面猜测。
四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脍炙人口 |
错误字 | 烩 |
正确字 | 脍 |
含义 | 比喻作品或言论广为流传、受人称赞 |
常见错误 | 发音相近、字形相似、理解不足 |
五、建议
为了避免此类错误,建议:
- 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,增强对成语的理解;
- 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,尤其是常用易混字;
- 在写作或表达中,遇到不确定的成语,应查阅权威资料确认。
通过不断积累和学习,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使用汉语,避免因字词错误影响表达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