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什么叫做课程思政】“课程思政”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,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教学中,实现“知识传授”与“价值引领”的有机统一。它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延伸,更是所有学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。
课程思政的核心在于: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、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,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、国家认同感和道德责任感。
一、课程思政的定义
项目 | 内容 |
定义 | 课程思政是指在非思政类课程中,有意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,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。 |
目的 | 培养德才兼备、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 |
核心 | 强调“立德树人”,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。 |
实施主体 | 所有教师,尤其是专业课教师。 |
实施方式 | 通过课程内容设计、教学方法、师生互动等途径进行。 |
二、课程思政的特点
特点 | 说明 |
融合性 | 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地融入专业课程中,不显突兀。 |
渗透性 | 通过日常教学活动,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。 |
系统性 | 需要学校、教师、学生多方协同推进,形成育人合力。 |
实践性 |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,引导学生关注社会、服务人民。 |
多样性 | 不同学科可根据自身特点,采取不同的思政教育方式。 |
三、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
路径 | 具体内容 |
课程设计 | 在课程大纲中明确思政目标,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。 |
教学内容 | 结合专业知识,选取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意义的案例或素材。 |
教学方法 | 采用讨论式、探究式、案例式等教学方法,增强课堂互动与思辨能力。 |
教师素养 | 教师需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养,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判断。 |
评价机制 |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,不仅关注知识掌握,也重视价值观养成。 |
四、课程思政的意义
意义 | 说明 |
促进全面发展 | 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,提升思想道德水平。 |
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| 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,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。 |
提升教学质量 |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,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。 |
推动教育改革 | 推动高校教育从“教书”向“育人”转变,深化教育内涵发展。 |
总结
“课程思政”不是简单地在课程中加入一些思想政治内容,而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体现育人的理念。它要求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,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和塑造,真正实现“以德育人、以文化人”。课程思政的推广与实践,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