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乐不思蜀什么意思】“乐不思蜀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出自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。原意是形容刘禅在被魏国俘虏后,安于现状、不思复国,后来用来比喻人忘记故土或旧业,沉醉于眼前的安逸生活。
一、成语解析
出处:
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中记载,刘备死后,其子刘禅继位,后被魏国所灭。刘禅被带到洛阳后,司马昭问他:“颇思蜀否?”刘禅回答:“此间乐,不思蜀。”意思是这里很快乐,不想回蜀地了。
字面意思:
“乐”指快乐,“不思”即不想,“蜀”是古代蜀国的简称,代指故土或旧业。合起来就是“快乐得不想回到原来的故乡”。
引申义:
现在多用于形容一个人沉迷于当前的安逸生活,忘记了过去的苦难或理想,缺乏进取心。
二、用法与例句
使用场景 | 例句 | 说明 |
形容人安于现状 | 他工作稳定,收入不错,早就乐不思蜀了。 | 表示对现状满足,不再追求进步。 |
批评缺乏上进心 | 现在年轻人太乐不思蜀,不愿吃苦。 | 对年轻人缺乏奋斗精神的批评。 |
比喻忘记过去 | 这些商人只顾眼前利益,早已乐不思蜀。 | 强调忘本或失去初心。 |
三、相关成语对比
成语 | 含义 | 与“乐不思蜀”的关系 |
安于现状 | 满足于目前的状态 | 类似含义,强调不思进取 |
忘恩负义 | 忘记别人的恩情 | 不完全相同,但有相似的负面意味 |
健忘 | 忘记事情 | 侧重记忆问题,非心理状态 |
乐极生悲 | 快乐到极点反而带来不幸 | 强调过度快乐的后果,与“乐不思蜀”不同 |
四、总结
“乐不思蜀”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,常用于提醒人们不要沉溺于眼前的舒适,而应保持进取心和对过去的反思。它不仅反映了历史人物的境遇,也具有现实意义,适用于教育、职场、人生规划等多个方面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乐不思蜀 |
出处 | 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 |
字面意思 | 快乐得不想回蜀地 |
引申义 | 安于现状,不思进取 |
用法 | 贬义,多用于批评或警示 |
相关成语 | 安于现状、忘恩负义等 |
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或文化背景,可参考《三国志》等相关文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