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关于红灯记的简介】《红灯记》是中国现代京剧的经典之作,创作于1964年,由北京京剧团(现北京京剧院)集体创作,编剧为李桐森、赵诚仁、沈丁山。该剧以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为背景,讲述了一群地下党员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、传递情报的故事。剧中通过“红灯”这一象征性道具,寓意革命火种不灭,表现了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。
《红灯记》是“样板戏”代表作之一,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广泛传播和演出,具有极高的政治意义和艺术价值。其唱腔设计、表演风格、剧情结构均体现了当时文艺创作的特点,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。
《红灯记》简介总结表
项目 | 内容 |
剧名 | 红灯记 |
类型 | 京剧(现代戏) |
创作时间 | 1964年 |
创作单位 | 北京京剧团(现北京京剧院) |
编剧 | 李桐森、赵诚仁、沈丁山 |
背景 |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 |
主题 | 革命信仰、斗争精神、牺牲奉献 |
核心意象 | “红灯”象征革命火种与希望 |
艺术特点 | 唱腔简洁有力,情节紧凑,人物形象鲜明 |
历史地位 | “样板戏”代表作之一,具有重要政治与文化意义 |
影响 | 在文革期间广泛传播,对后来的戏剧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|
《红灯记》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,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。它展现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下,人们对于理想的追求与坚守。尽管其创作背景复杂,但其在艺术上的成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,仍然值得后人研究与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