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秦晋肴之战翻译】一、
“秦晋肴之战”是春秋时期发生在秦国与晋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,发生于公元前627年。这场战争的背景是秦国在郑国未成功偷袭后,返回途中遭遇晋国伏击,最终导致秦军惨败。此战标志着秦国在中原扩张的受挫,也巩固了晋国在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。
本篇将对“秦晋肴之战”的历史背景、战争过程、结果及影响进行简要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关键信息。
二、秦晋肴之战简介():
1. 时间:公元前627年
2. 地点:肴山(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)
3. 参战方:秦国 vs 晋国
4. 起因:秦穆公派兵偷袭郑国,但因郑国提前得知消息而未能得手,秦军撤退途中被晋国伏击。
5. 经过:秦军轻敌冒进,未设防备,晋军在肴山设伏,大败秦军。
6. 结果:秦军三将(孟明视、西乞术、白乙丙)被俘,秦军损失惨重。
7. 影响:此战使秦国暂时放弃东进战略,晋国则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原的领导地位。
三、秦晋肴之战关键信息表: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战争名称 | 秦晋肴之战 |
发生时间 | 公元前627年 |
发生地点 | 谗山(今河南洛宁西北) |
参战国家 | 秦国、晋国 |
主要人物 | 秦穆公、晋襄公、孟明视、西乞术、白乙丙 |
战争原因 | 秦国欲偷袭郑国,失败后返程遭伏击 |
战争过程 | 秦军轻敌无备,晋军设伏,大败秦军 |
战争结果 | 秦军大败,三将被俘,损失惨重 |
历史影响 | 秦国东进受阻,晋国巩固霸主地位 |
四、结语:
“秦晋肴之战”是春秋时期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战役,不仅改变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力量格局,也反映了当时军事策略与外交关系的复杂性。通过这次战争,可以看出晋国在军事上的精明与秦穆公的战略失误。此战也成为后世研究春秋历史的重要案例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