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自哪篇文章】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”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。这篇文章是范仲淹在被贬至邓州(今河南邓县)期间所作,以登岳阳楼为引,抒发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,以及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政治抱负。
一、文章背景总结
《岳阳楼记》是范仲淹于1046年(庆历六年)所写的一篇散文,借景抒情,借事言志。文中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阔景象,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。文章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。
二、相关句子解析
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”意为:当一个人身居高位时,应当忧虑百姓的生活;而“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”则是说:当一个人远离朝廷时,也应忧虑君主的安危。这两句话体现了范仲淹“忧国忧民”的思想,也是他一生为官做人的真实写照。
三、信息对比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句子 |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|
出处 | 《岳阳楼记》 |
作者 | 范仲淹 |
朝代 | 北宋 |
写作时间 | 1046年(庆历六年) |
体裁 | 散文 |
核心思想 | 忧国忧民,先忧后乐 |
相关句子 |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|
四、结语
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”不仅是对士大夫责任的深刻阐述,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“仁政”理念的生动体现。范仲淹以文载道,用文字传递理想,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