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《推敲》的阅读练习答案解析
《推敲》是一篇记载唐代诗人贾岛与韩愈之间关于“推”“敲”二字斟酌过程的短文,出自《唐才子传》。文章虽短,但语言简练,寓意深刻,常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。
一、原文节选:
> 岛初赴举京师,一日,于驴上得句云:“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”又欲作“推”字,未定,遂于驴上吟哦,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。时韩愈为京兆尹,闻之,驻马久之,曰:“‘敲’字佳。”遂与岛为布衣之交。
二、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
1. 文中“推敲”一词的含义是什么?
答:
“推敲”原指在写诗作文时对字词的反复琢磨和斟酌。后引申为对文章或语言的认真思考与修改。
2. 贾岛为什么在驴上反复吟诵?
答:
因为他在创作诗句时,对“推”和“敲”两个字拿不定主意,想通过反复吟诵来体会哪一个更贴切、更有意境。
3. 韩愈为什么认为“敲”字更好?
答:
“敲”字比“推”字更具动态感和声音感,能表现出月光下寺庙的宁静与僧人敲门的动作,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、有层次。
4. 这则故事反映了什么道理?
答:
这则故事说明了写作时要注重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,同时也体现了古人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虚心求教的精神。
5. 你从文中得到哪些启示?
答:
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,好的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需要反复推敲、不断修改。同时,也应保持谦逊的态度,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。
三、拓展思考
“推敲”不仅适用于文学创作,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。无论是写文章、做演讲,还是处理问题、做出决策,都需要我们多角度思考、反复权衡,才能达到最佳效果。
四、结语
《推敲》虽短,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。它不仅是对文学创作态度的写照,也是对做人做事的一种启发。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这篇文言文的过程中,不仅能掌握基础知识,更能领悟其中的精神内涵,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。
---
如需更多相关练习题或深入讲解,欢迎继续提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