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粗中有细是什么意思】“粗中有细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外表看起来粗犷、豪放,但内心却心思细腻、考虑周全。这个词语常用于评价那些在行动上显得大大咧咧,但在处理事情时却非常谨慎、有条理的人。
一、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粗中有细 |
拼音 | cū zhōng yǒu xì |
含义 | 表面粗犷,内心细致;看似不拘小节,实则考虑周到 |
使用场景 | 用于形容人性格或做事风格的反差 |
近义词 | 外刚内柔、大智若愚 |
反义词 | 心浮气躁、粗心大意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粗中有细”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对人物性格的描述,常见于文学作品或日常生活中。它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与内在特质之间的反差。例如:
- 外表粗犷:可能表现为说话直接、行为豪放、不拘小节;
- 内心细腻:在关键时刻能够冷静分析、考虑周全,做事有条不紊。
这种性格特征往往让人觉得这个人“表面粗鲁,实则聪明”,在团队中常常是那个“关键时刻能稳住局面”的人。
三、使用示例
1. 工作场合:
“他虽然平时爱开玩笑,但每次开会都记得带资料,真是粗中有细。”
2. 生活场景:
“他表面上是个大大咧咧的汉子,其实心里想得特别周到,是个典型的粗中有细的人。”
四、适用对象
“粗中有细”一般适用于以下几类人:
- 性格外向但思维缜密的人
- 做事不张扬但结果出色的人
- 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色的人
五、结语
“粗中有细”是一种难得的性格特质,既体现了一个人的自信和洒脱,又展现了其深思熟虑的一面。在生活中,遇到这样的人,往往会让人感到安心和信赖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表达方式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