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曹刿论战翻译】《曹刿论战》是《左传》中的一篇经典文章,讲述了春秋时期齐鲁两国在长勺之战中的故事。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,展现了“取信于民”和“把握战机”的重要性。以下是对《曹刿论战》的翻译及。
一、原文节选:
> 曹刿问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
> 问:“何以战?”
> 公曰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
> 对曰:“小惠未徧,民弗从也。”
> 公曰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
> 对曰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
> 公曰: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
> 对曰:“忠之属也。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”
二、翻译说明:
原文 | 翻译 |
曹刿问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 | 曹刿问(鲁庄公)说:“那些吃肉的人目光短浅,不能深谋远虑。” |
问:“何以战?” | (他)问:“凭什么作战?” |
公曰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 | 鲁庄公说:“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,我不敢独自享用,一定把它分给别人。” |
对曰:“小惠未徧,民弗从也。” | 曹刿回答:“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,百姓不会跟从您。” |
公曰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 | 鲁庄公说:“祭祀用的牛羊、玉器和丝织品,不敢虚报,一定诚实对待神灵。” |
对曰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 | 曹刿回答:“这种小信用不能感动神灵,神也不会保佑您。” |
公曰: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 | 鲁庄公说:“大大小小的案件,虽然不能一一明察,但一定按实情处理。” |
三、
项目 | 内容 |
主题 | 强调“取信于民”是战争胜利的基础,以及“把握战机”的重要性。 |
人物 | 曹刿:有远见、善于分析;鲁庄公:有诚意但缺乏战略眼光。 |
核心思想 | 战争胜负不仅取决于武力,更取决于民心与公正。 |
历史背景 | 春秋时期,齐国与鲁国交战,曹刿助鲁庄公取得胜利。 |
启示 | 君主应体恤百姓,公正执法,才能赢得人心,进而赢得战争。 |
四、结语:
《曹刿论战》不仅是一篇战争记述,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政治智慧的历史散文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重大决策时,要注重民意、讲求诚信,并且善于把握时机。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值得深入学习与思考。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