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扫黑除恶与打黑除恶的区别】在近年来的社会治理中,“扫黑除恶”和“打黑除恶”是两个常被提及的政策术语,但它们在法律内涵、打击对象、工作重点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。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,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。
一、概念概述
1. 扫黑除恶
“扫黑除恶”是中央自2018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专项斗争,旨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行为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,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其核心在于“扫”,即全面排查、集中整治,强调系统性、长期性和常态化治理。
2. 打黑除恶
“打黑除恶”则是早期针对严重刑事犯罪的专项打击行动,主要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团伙。该行动多为阶段性、集中性的执法行动,侧重于对已发现的犯罪行为进行查处。
二、主要区别总结
对比维度 | 扫黑除恶 | 打黑除恶 |
时间背景 | 2018年至今,常态化开展 | 多为阶段性、集中性行动 |
法律依据 | 《刑法》《反有组织犯罪法》等 | 《刑法》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等 |
打击对象 | 黑社会性质组织、恶势力、保护伞等 | 黑社会性质组织、恶势力团伙 |
工作方式 | 系统化、制度化、常态化 | 阶段性、集中性、突击性 |
打击范围 | 涉及基层治理、行业乱象、腐败问题等 | 主要聚焦于刑事犯罪和暴力团伙 |
治理目标 | 构建长效机制,维护社会稳定 | 快速遏制犯罪,震慑违法者 |
参与主体 | 政府、司法机关、群众共同参与 | 以公安机关为主,群众配合 |
社会影响 | 提升法治意识,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| 有效遏制犯罪,增强公众安全感 |
三、总结
“扫黑除恶”与“打黑除恶”虽然都涉及对黑恶势力的打击,但在实施目的、手段和持续性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。前者更注重构建长效机制,实现长治久安;后者则更偏向于短期集中整治,解决突出犯罪问题。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,“扫黑除恶”已成为一项常态化、制度化的社会治理工程,标志着我国在打击黑恶势力方面的理念和实践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政策文件或典型案例,可参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》及相关司法解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