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一字千金的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】“一字千金”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,形容文章或言辞极为精炼、价值极高。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历史典故,与其相关的人物是吕不韦。
一、成语来源与典故总结
“一字千金”最早出自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。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,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撰了一部名为《吕氏春秋》的书。这部书汇集了各家学说,内容丰富,思想深刻。为了提高这本书的知名度和权威性,吕不韦将书的内容公布在咸阳城门上,并悬赏:如果有能增减一个字的人,就赏赐一千金。
结果,没有人敢改动一字,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本书已经非常完美。于是,“一字千金”便成为形容文字价值极高的成语。
二、关键信息表格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一字千金 |
| 出处 | 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 |
| 典故背景 | 战国时期,吕不韦主持编撰《吕氏春秋》 |
| 典故内容 | 吕不韦悬赏增减一字者赏千金,无人敢动 |
| 成语含义 | 形容文字精炼、价值极高 |
| 相关人物 | 吕不韦 |
| 历史时期 | 战国末期(约公元前3世纪) |
三、总结
“一字千金”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文字的严谨态度,也反映了吕不韦在政治与文化上的影响力。这个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,用来赞美那些语言精准、内容深刻的著作或言论。通过了解这一典故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来历,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