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弟子规原文与译文】《弟子规》是清代李毓秀所著的一部启蒙读物,原名《训蒙文》,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,更名为《弟子规》。全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,强调孝顺父母、尊敬师长、诚实守信、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,是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。
本文将对《弟子规》的原文进行简要总结,并附上对应的现代汉语翻译,便于读者理解其内容和意义。
一、原文与译文总结(表格形式)
原文 | 现代汉语翻译 |
弟子规,圣人训,首孝悌,次谨信 | 《弟子规》是圣人的教导,首先应做到孝顺父母、尊敬兄长,其次要谨慎守信。 |
泛爱众,而亲仁,有余力,则学文 | 应广泛爱护众人,亲近有德之人;如果还有余力,就去学习文化知识。 |
父母呼,应勿缓;父母命,行勿懒 | 父母呼唤时,要立刻回应;父母命令时,要立即执行,不能偷懒。 |
父母教,须敬听;父母责,须顺承 | 父母教导时,要恭敬地聆听;父母责备时,要虚心接受。 |
冬则温,夏则清;晨则省,昏则定 | 冬天要让父母温暖,夏天要让父母凉爽;早上要问候父母,晚上要安顿他们。 |
出必告,反必面;居有常,业无变 | 外出时要告诉父母,回来时要当面禀报;居住要有规律,工作或学业不要随意改变。 |
事虽小,勿擅为;苟擅为,子道亏 | 即使是小事,也不要擅自做主;如果擅自行动,就会损害做子女的本分。 |
物虽小,勿私藏;苟私藏,亲心伤 | 即使是小东西,也不要私自收藏;如果私自占有,会让父母伤心。 |
亲所好,力为具;亲所恶,谨为去 | 父母喜欢的,要努力做到;父母不喜欢的,要小心避免。 |
身有伤,贻亲忧;德有伤,贻亲羞 | 自己身体受伤,会让父母担忧;道德有损,会让父母感到羞耻。 |
亲爱我,孝何难;亲憎我,孝方贤 | 父母疼爱我,孝顺并不难;父母讨厌我,仍能孝顺才是真正的贤德。 |
不力行,但学文,长浮华,成何人 | 如果不实践,只一味学习书本知识,只会变得浮夸,难以成为有用之人。 |
但力行,不学文,任己见,昧理真 | 如果只注重实践而不学习文化,就会固执己见,失去对真理的认识。 |
读书法,有三到,心眼口,信皆要 | 读书的方法有三个要点:用心、用眼、用口,都要专注。 |
方读此,勿慕彼;此未终,彼勿起 | 读这本书时,不要羡慕那本书;这本书没读完,不要开始另一本。 |
宽为限,紧用功;工夫到,滞塞通 | 学习时间要宽松安排,但要用功;功夫到了,困难自然会解决。 |
心有疑,随札记;就人问,求确义 | 心中有疑问,要及时记录;向他人请教,寻求确切的意义。 |
房室清,墙壁净;几案洁,笔砚正 | 房间要干净,墙壁要整洁;书桌要清洁,笔砚要摆正。 |
墨磨偏,心不端;字不敬,心先病 | 墨磨偏了,说明心不端正;字写得不工整,说明心不在焉。 |
列典籍,有定处;读看毕,还原处 | 经典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,看完后要放回原处。 |
虽有急,卷束齐;有缺损,就补之 | 即使很匆忙,也要把书整理好;如果有损坏,要及时修补。 |
非圣书,屏勿视;蔽聪明,坏心志 | 不是圣贤的书,要避免阅读;否则会蒙蔽智慧,损害心志。 |
勿自暴,勿自弃;圣与贤,可驯致 | 不要自暴自弃,圣人和贤人是可以逐步达到的。 |
二、总结
《弟子规》虽然篇幅不长,但内容精炼,涵盖了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。它不仅适用于儿童启蒙教育,也对成年人修身养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通过学习《弟子规》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道德观念,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,提升个人修养。
在现代社会中,虽然生活节奏加快,但《弟子规》所倡导的孝道、诚信、勤奋等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我们应当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,结合时代发展,赋予其新的内涵和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