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樾,字荫甫,号曲园,是清代著名学者、文学家、教育家。他生于清道光元年(1821年),卒于民国三年(1914年),浙江德清人。作为晚清学术界的重要人物,他在经学、小学、文学、书法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成就,尤其在古籍整理与研究方面贡献突出。
俞樾早年聪慧好学,科举之路颇为顺利。道光三十年(1850年)中进士,曾任翰林院编修。然而,因直言敢谏,仕途并不顺遂。后因病辞官,转而专注于学术研究与讲学活动。他曾在杭州诂经精舍任教多年,培养了大批学子,其中不乏后来的知名学者和文人。
他的学术思想以“实事求是”为核心,主张从经典文本出发,结合训诂、音韵、文字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。他特别重视《说文解字》的研究,著有《说文解字斠诠》,对汉字本义进行了系统梳理。此外,他还编纂了《群经平议》《诸子平议》等重要著作,对传统经典的解读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。
除了学术研究,俞樾也是一位文学家。他的诗文作品风格清新自然,富有哲理意味。晚年隐居苏州,自号“曲园老人”,过着闲适的读书生活。他不仅自己著书立说,还积极倡导文化教育,推动了当时学术风气的转变。
俞樾一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,其思想和学术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。他不仅是清代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,也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期的关键代表之一。至今,他的著作仍被广泛研究和引用,成为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窗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