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明月别枝惊鹊”这句诗出自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。原句是“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”,意思是:明亮的月亮从树枝间升起,惊动了栖息的喜鹊;夜风轻拂,带来阵阵蝉鸣。
那么,“明月别枝惊鹊”的上一句是什么呢?答案是——“旧时茅店社林边”。
整句是:“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。”也就是说,在回忆起过去曾在那片树林边的茅草屋旁住宿时,道路一转弯,就看见了溪边的小桥。
不过,这里需要澄清一点:严格来说,“明月别枝惊鹊”并不是直接接在“旧时茅店社林边”之后,而是出现在词的前半部分。整首词的结构如下:
> 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。
> 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
> 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。
> 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。
所以,如果从“明月别枝惊鹊”这一句往前追溯,它的上一句其实是“清风半夜鸣蝉”。而“旧时茅店社林边”则是整首词后半部分的内容,属于另一个段落。
总结一下:
- “明月别枝惊鹊”的上一句是 “清风半夜鸣蝉”。
- 如果问的是整首词中“明月别枝惊鹊”之前的句子,那就是“清风半夜鸣蝉”。
- 而“旧时茅店社林边”则是在词的后半部分,是“路转溪桥忽见”之前的句子。
这首词描绘了夏夜乡村的宁静与生机,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优美,是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代表作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