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记得一句 不在梅边在柳边 是什么啊,有人知道完整的吗】“记得一句,不在梅边在柳边”这句话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学意蕴。它出自清代著名文学家、戏曲家洪昇的代表作《长生殿》。这句诗原本是剧中人物杨玉环(即杨贵妃)与唐明皇李隆基的爱情故事中的一段经典对白,用来表达两人之间深情而曲折的情感。
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出处和完整内容,以下是对该句的详细总结与表格形式的整理。
一、原文出处
“不在梅边在柳边”出自清代洪昇所著的《长生殿·惊变》一折。原句为:
> “我本是,寒门薄命女,谁想,天子宠妃身。只因那日,马嵬坡下,香魂化作,梨花雨。如今,我在柳边,你在梅边。”
不过更常见的是后人引用的简化版:“记得一句,不在梅边在柳边”,常被用于表达爱情中的无奈与错位,也象征着一段无法圆满的感情。
二、含义解析
- “不在梅边在柳边”:字面意思是“不是在梅花边,而是在柳树边”。这里“梅”与“柳”分别象征不同的事物或情感。
- “梅”通常代表高洁、孤傲,也象征爱情中的坚定与执着;
- “柳”则代表柔美、缠绵,象征着依依不舍与情意绵长。
- 整句话表达了爱情中的错位与遗憾,暗示两人虽有情却不能在一起,只能各处一方。
三、相关诗句整理表
原文句子 | 出处 | 作者 | 意义简析 |
记得一句,不在梅边在柳边 | 《长生殿·惊变》 | 洪昇 | 表达爱情中的错位与遗憾 |
我本是,寒门薄命女 | 《长生殿·惊变》 | 洪昇 | 杨贵妃自述出身与命运 |
只因那日,马嵬坡下 | 《长生殿·惊变》 | 洪昇 | 指安史之乱中杨贵妃的悲剧结局 |
香魂化作,梨花雨 | 《长生殿·惊变》 | 洪昇 | 象征杨贵妃的死亡与哀思 |
如今,我在柳边,你在梅边 | 《长生殿·惊变》 | 洪昇 | 表达两人分隔两地、心系彼此 |
四、文化影响
“不在梅边在柳边”不仅是一句诗,更成为后世文学中常见的意象,常被用来比喻爱情中的分离、无奈与思念。它也常出现在现代小说、影视作品中,作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。
五、总结
“记得一句,不在梅边在柳边”这句话虽然简短,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。它不仅是《长生殿》中一个重要的情感节点,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关于爱情与命运的经典表达之一。通过了解其出处与意义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古代文人对于情感的细腻描绘与深刻思考。
如你也在阅读或创作中遇到类似诗句,不妨多加留意,或许能从中发现更多打动人心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