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陈涉世家》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《史记》中的一篇传记,记述了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(字涉)的生平事迹。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陈胜的远大志向和反抗精神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。
一、原文节选
陈胜者,阳城人也,字涉。吴广者,阳夏人也,字叔。陈涉少时,尝与人佣耕,辍耕之垄上,怅恨久之,曰:“苟富贵,无相忘。”佣者笑而应曰:“若为佣耕,何富贵也?”陈涉叹息曰:“嗟乎!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
……
二世元年七月,发闾左適戍渔阳,九百人屯大泽乡。陈胜、吴广皆次当行,为屯长。会天大雨,道不通,度已失期。失期,法皆斩。陈胜、吴广乃谋曰:“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,等死,死国可乎?”陈胜曰:“天下苦秦久矣。吾闻二世少子也,不当立,当立者乃公子扶苏。扶苏以数谏故,上使外将兵。今或闻无罪,二世杀之。百姓多闻其贤,未知其死也。项燕,楚将,有功,楚人怜之。或以为死,或以为亡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、项燕,为天下唱,宜多应者。”吴广以为然。乃丹书帛曰“陈胜王”,置人所罾鱼腹中。卒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,固以怪之矣。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,夜篝火,狐鸣呼曰:“大楚兴,陈胜王。”卒皆夜惊恐。旦日,卒中往往语,皆指目陈胜。
二、译文
陈胜是阳城人,字涉。吴广是阳夏人,字叔。陈胜年轻的时候,曾经和别人一起受雇耕田,有一次他停止耕作,走到田埂上,久久地叹息着说:“如果有一天我富贵了,不会忘记大家。”那些一同耕作的人笑着回应他说:“你不过是个给人打工的,怎么可能会富贵呢?”陈胜叹了口气说:“唉!燕子和麻雀怎么能理解鸿鹄的志向呢?”
……
秦二世元年七月,征调贫民去防守渔阳,共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。陈胜和吴广都在这次征调之列,担任屯长。正巧遇到天下大雨,道路不通,他们估计已经误了期限。按照秦朝的法律,误期是要被斩首的。于是陈胜和吴广商量说:“现在逃跑也是死,发动起义也是死,同样是死,为国家而死怎么样?”陈胜说:“天下人长期受秦朝的压迫,已经很痛苦了。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的小儿子,不应该即位,应该即位的是公子扶苏。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皇帝,被派到外面带兵。现在有人听说他没有罪,却被秦二世杀了。百姓都听说他贤德,但不知道他已经死了。项燕是楚国的将军,有功劳,楚国人很爱戴他。有人认为他死了,也有人认为他逃跑了。现在如果我们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部下,号召天下人起来反抗,一定会有许多人响应。”吴广觉得这个主意很好。于是他们在一块白绸上写上“陈胜王”三个字,放在别人捕来的鱼肚子里。士兵们买了鱼来煮,发现鱼肚子里有字,就觉得很奇怪。接着又让吴广到驻地旁边的神庙里,在夜里点起火堆,学狐狸叫喊:“大楚要复兴,陈胜要做王!”士兵们晚上都感到惊恐不安。第二天,大家纷纷议论,都指着陈胜看。
三、总结
《陈涉世家》通过陈胜、吴广的起义故事,揭示了秦朝统治的暴政以及百姓对自由和尊严的渴望。陈胜虽出身卑微,却胸怀大志,敢于挑战强权,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代表人物。他的言行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反抗精神,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教训。
这篇文章不仅是历史的记录,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,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正义与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