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占城稻何时引进的】占城稻,又称“早禾”或“占城米”,原产于东南亚的占城国(今越南中部地区),是一种耐旱、适应性强、生长期短的稻种。由于其优良的特性,占城稻在历史上对中国农业产生了重要影响,尤其在南方水稻种植区的推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据史料记载,占城稻最早是在北宋时期被引入中国。具体时间虽无确切记载,但普遍认为是在宋真宗咸平年间(公元1000年前后)开始传入,并逐渐推广至江南和两广地区。这一时期,由于北方战乱频繁,人口南迁,南方地区的农业开发加快,对高产作物的需求日益增加,占城稻因其早熟、耐旱、产量高等特点,迅速受到农民和政府的重视。
占城稻引进时间及背景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名称 | 占城稻(占城米、早禾) |
原产地 | 占城国(今越南中部) |
引进时间 | 北宋时期(约公元1000年前后) |
主要推广地区 | 江南、两广等地 |
特点 | 耐旱、早熟、适应性强、产量高 |
历史意义 | 推动了南方水稻种植的发展,缓解了粮食短缺问题 |
占城稻的引进不仅提高了当时的粮食产量,还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,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此后,随着农耕技术的提升和品种的改良,占城稻逐渐成为南方地区的主要稻种之一,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