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什么意思】一、说明
“飘若浮云,矫若惊龙”是一句出自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的成语,用来形容书法笔法的优美与灵动。这句话原本是形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,后来被广泛用于描述艺术、文学或人物气质的高雅与超凡。
其中,“飘若浮云”形容字迹轻盈、流畅,如浮云般飘逸;“矫若惊龙”则比喻笔势刚劲有力,如飞龙般矫健灵动。两者结合,形象地表达了书法艺术中动静相宜、刚柔并济的美感。
这一成语不仅适用于书法领域,在文学、绘画乃至人物气质的描写中也常被引用,强调一种优雅而不失力量的美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 | 用法 | 延伸意义 |
飘若浮云 | 形容字迹轻盈、流畅,如浮云般飘逸 | 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 | 多用于形容书法、文笔、姿态等 | 表达一种轻灵、优雅的美感 |
矫若惊龙 | 比喻笔势刚劲有力,如飞龙般矫健 | 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 | 多用于形容书法、动作、气势等 | 强调力量感与动感,体现非凡气度 |
三、结语
“飘若浮云,矫若惊龙”不仅是对书法艺术的高度赞美,更是一种审美标准的体现。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“形神兼备”的艺术理念,既注重形式之美,又强调内在气韵。无论是书法、文学还是个人风范,这种“飘逸与刚劲并存”的美,至今仍被人们所推崇和欣赏。